敢闖敢干 唯實爭先 | 幫扶資源進山區 惠民有感暖人心
在中央外辦定點幫扶的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保家鎮東流村,每逢暑假,村里的圖書室便成了孩子們的好去處。這里書香四溢,一本本嶄新的圖書整齊擺放在結實的書架上,鄉村少年在這明亮清涼的環境里,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一起“悅”讀大千世界。
鄉村兒童在圖書室閱讀書籍。
這個鄉村圖書室的建設,得益于中央外辦的牽線搭橋。2022年8月,這座由中央外辦協調北京諦恒集團捐贈163萬元修建,集科學知識和技術培訓、文化活動等為一體的培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建筑面積800平方米,并配套多媒體培訓室、多功能電子圖書閱覽室、村民活動室、小會議室、辦公室等。在中央外辦協調下,幾年間,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中國農業出版社、重慶市外辦、山東聊城高新控股等單位相繼為東流村捐贈了超過90萬元的愛心圖書、文體用品和文化設施,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東流村,在彭水萬足鎮中心校和小河社區、善感鄉周家寨村和石盆村、黃家鎮先鋒社區、鞍子鎮羅家坨村、石柳鄉中心校,通過與中央外辦各黨支部結對共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的微循環打通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了,村民集體意識和凝聚力增強了。伴隨著專題學習、主題黨日的開展以及企業項目和資金資源的引入,各項工作都展現出生機勃勃的新氣象。
2015年以來,中央外辦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扛牢定點幫扶政治責任,立足外辦所能、彭水所需、人民所盼,充分發揮外交外事資源優勢,強化結對定點幫扶和政策支持力度,把幫扶資源引進來,讓基層群眾得實惠,助力彭水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展現“彭水特色”,寫好“彭水答卷”。
引入公司實施項目
群眾增收有新途徑
一輛輛大貨車在彭水縣紹慶街道鎮南村1組路邊排起了長龍,村民們正齊心協力將一頭頭生豬拉上貨車,現場忙而有序。
“這些豬都已過磅、打耳標,現在將裝車運往重慶農投華牧屠宰場。”
“沒想到我養的豬都要運到重慶去咯,‘走進’重慶各大商超,出現在城里人的餐桌上。”
天氣炎熱,村民們臉上浸滿了汗水,手上拉豬的勁兒卻一點兒也沒有減少,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為了讓生豬養殖戶不愁銷路,獲取更多實實在在的收益,在中央外辦的協調下,北京本來工坊科技有限公司在彭水采購了80余萬元的生豬。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定點幫扶彭水以來,中央外辦在產業幫扶的方式方法上不斷探索創新,主動匯集資源,引入企業發展項目,促進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
實施產業項目。積極聯系部委、企業、高校引進資金資源,主動爭取國家文旅、農業農村、中醫藥等部門赴當地指導工作,對接引入四川中藥飲片公司、太極國藥集團、重慶根創鄉美集團與中草藥種植大戶深度合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爭取5000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基金項目落地彭水,打造黃家鎮紅色文化教育示范地、景區聯動樞紐示范地及鄉村振興拉動示范地,助推苗繡、中蜂產業規模化、品牌化運營,帶動當地1.6萬余人創業增收。
實施旅游項目。聚焦彭水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中央外辦深度挖掘當地旅游、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潛力,堅持把文旅幫扶作為主線,推動“旅游+幫扶”融合發展。商請文化和旅游部指導支持創建阿依河國家 5A 級旅游景區,該景區于2020年成功掛牌;立足總體路徑輔導和規劃設計幫扶,引入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國家隊”,助力摩圍山風景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協調5200萬元農業綜合資金,支持羅家坨村、周家寨村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帶動200余戶脫貧戶穩定增收;推動騰訊集團將蚩尤九黎城景觀及苗族文化元素融入游戲場景,為彭水文旅產業打造IP化、流量化的新模式。
實施宣傳項目。看見彭水,讀懂彭水,才能愛上彭水。中央外辦協調北京諦恒集團拍攝《我和我的家鄉,家在彭水》宣傳片并在亞太第一衛視等媒體播出。協調刊發《重慶彭水:抓產業促振興“接二連三”》等系列文章,深度報道當地產業振興典型做法。協調外國駐華機構官員和媒體記者實地推廣,推動在 APEC 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重慶市國慶招待會等現場開設專區,在外交外事工作窗口專題宣傳彭水,并通過組織企業參加重慶“澳門周”、開展“花椒直播”等新媒體宣介等活動,助推彭水農特產“走出去”……一系列推介動作,大幅提升了彭水的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不斷擦亮“世界苗鄉·養心彭水”的特色品牌。
升級山區醫療和教育
老百姓心里樂開了花
眾人拾柴火焰高。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凝聚多方力量。中央外辦聚焦提升彭水山區“兩不愁三保障”水平,積極協調幫扶資源,落實落細幫扶舉措。
在醫療發展方面,中央外辦對接中國紅十字會在潤溪鄉白果坪村、保家鎮東流村援建博愛家園衛生醫療項目,共計100萬元;協調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向保家鎮東流村贈送愛心防疫“健康包”600份,價值13萬元;協調美贊臣、通用醫療等企業向當地鄉鎮捐贈超過400萬元的藥品和設備,助力基層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提檔升級。
中央外辦積極協調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重慶市中醫院與彭水中醫院簽訂醫聯體建設合作協議,邀請西苑醫院派出專家團隊到彭水開展義診,讓彭水和周邊區縣的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中醫國家隊”的高質量醫療服務和專業健康咨詢。同時充分利用專家團隊的技術輻射帶動作用,切實提升當地的中醫藥服務能力,提高中醫藥服務可及性與水平。接受義診的居民紛紛表示,北京來的專家十分熱心,認真傾聽患者講述病情,耐心解答各類咨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捐資助學、引資助教也一直是中央外辦定點幫扶彭水的重要一環。中央外辦主要負責同志倡議并捐資設立“博學助學金”,將在今后五年資助當地困難家庭的240名優秀學生。同時,中央外辦通過舉辦社會力量助力彭水鄉村振興專場活動等方式,多方調動資源,協調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重慶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新加坡駐華大使館、重慶德勤公益基金會、陽光保險等募集超過600萬元資金建設鞍子小學的“知新樓”項目,使留守兒童的宿舍煥然一新;支持石柳中心校、彭水特教學校等購買升級教學設備,讓學生們在窗明幾凈的環境里學習文化知識;打造東流小學的“智慧教室”和“云上課堂”,讓山里的孩子足不出村即能“看見更多可能”;向彭水中學 50 名學生發放21萬元獎、助學金,幫助和激勵他們在求知道路上奮勇拼搏;為十余所小學分發超過2000份“愛心包裹”,為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提供充足“裝備”。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幫扶舉措,快樂了孩子,溫暖了家人,切切實實地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加大鄉村人才培養力度
注入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經濟要發展,人才是關鍵。“輸血”更要“造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儀容儀表大方得體、待人接客有禮有序、茶點蛋糕精致美味、客房服務有條不紊……經中央外辦協調,50位參加過“能工計劃—鄉村民宿管家”培訓班的鄉村民宿管家們,服務技能有了較大提升,干勁也更足了。
彭水縣已經連續4年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火熱的鄉村旅游為民宿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也為大量鄉村人口創造了就業的機會。
參加培訓的學員高源說:“我原來以為干民宿挺簡單的,把飯菜做好吃了,熱情點、禮貌點就夠了。這次來參加培訓才發現服務客人是需要方法的,其實是個技術活。”
人才振興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頭雁”的數量。2022年,中央外辦協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掛牌成立農民發展學院彭水分院,開設了首期“農村致富帶頭人精品班”,培訓致富帶頭人59名;協調高盛高華基金會、騰訊研究院等培訓基層干部372名、專業技術人員283名,打造更多能帶領父老鄉親創業致富的行家里手。在駐村第一書記所在的東流村,中央外辦持續通過實訓課程、專家指導、企業交流等方式,為村民提供技術技能、政策法規等方面培訓,打造更多“土專家”“田秀才”。
除了通過培訓增加群眾的就業技能和創收渠道,近年來中央外辦也不斷協調資源,為各類人才培養鋪路搭橋,幫助其在專業領域及綜合能力方面可持續提升。
中央外辦協調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院與彭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邀請北大教授對當地教師進行培訓,并推薦彭水中學、彭水民族中學骨干教師參加由北大—清華聯合舉辦的“北京大學全國中學骨干教師綜合教育能力提升博雅講堂”,培養學科帶頭人;著眼提升鄉村女教師的業務水平,協調彭水女教師參加在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舉辦的“火種計劃——2023年度全國鄉村優秀女教師培訓班”,系統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管理方法;協調業內頂尖的瑞士ABB集團為彭水職教中心設計機器人智造課程,并組織師生赴廣東珠海集中培訓學習,為他們創造觸碰世界前沿科技的機會。同時,中央外辦還協調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德勤公益基金會等舉辦了“彭水縣鄉鎮衛生院院長能力建設項目”培訓班,組織全縣各鄉鎮社區衛生院長進行家庭醫生簽約、疾病預防控制等專題輔導并赴廣州實地交流,通過夯實中堅力量帶動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打造鄉村振興國際示范
講好鄉村振興彭水故事
5月18日,泰國暹羅智庫主席、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副院長徐二明,老撾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西提賽,哈薩克斯坦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圖薩巴耶娃來到彭水,親身感受“世界苗鄉、養心彭水”獨特的生態、民族、文化風情,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給彭水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贊不絕口。5月17日上午,2023“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在重慶開幕,經中央外辦協調,彭水縣與泰國、老撾、柬埔寨、坦桑尼亞、哈薩克斯坦五國智庫簽訂了《鄉村振興建設交流互鑒友好合作框架協議》,打造了“一縣連五國”的縣域開放合作新樣板。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全面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為人類減貧事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為全球減貧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程中推進國際交流合作,講好中國故事,是中央外辦定點幫扶彭水的重要著力點。
2022年7月,中央外辦協調重慶市外辦、市鄉村振興局、彭水縣簽訂《共建重慶市鄉村振興國際合作示范點合作協議》,旨在創新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外交外事與區縣發展有機融合,助力鄉村振興高起點、高質量發展。一年多來,在中央外辦和重慶市委、市政府指導推動下,彭水以打造鄉村振興國際合作示范點為抓手,邀請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浙江省農科院等專家教授為創建工作建言獻策、把脈開方;與意法半導體公司簽署《可持續發展合作備忘錄》,借助國際頂尖半導體企業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助力人才振興和綠色經濟發展;引入德勤中國和凱德集團專業團隊,免費為彭水設計旅游、中草藥、苗寨規劃,助力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和推廣;邀請大眾集團、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來彭水調研中小學足球開展情況,籌劃德甲教練團隊為全縣體育教師開展指導培訓;為重要景區和產業項目設計雙語標識,在部分中小學開展小語種培訓和教學,為鄉村振興國際交往營造氛圍、創造條件。
隨著眾多涉外資源的賦能,今天的彭水“國際范”越來越足,正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和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也將以更多具有全國影響力、重慶美譽度、彭水辨識度的鄉村振興國際合作標志性成果,生動講述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好故事。
來 源:《中國鄉村振興》202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