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水:繪就鄉村嶄新畫卷
“黨建+產業基地” 探索“三變”改革
靛水:繪就鄉村嶄新畫卷
重慶彭水網(融媒體記者 李紹標)金秋時節,在彭水縣城通往摩圍山景區靛水街道文武社區段的道路兩旁,房前屋后的“蜂文化”彩繪圖案與金黃的樹葉相得益彰,形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工人在墻面上進行彩繪。
近年來,靛水街道緊抓摩圍山景區邊緣村莊的區位優勢,整合文武社區自身資源,以“景村融合”為發展方向,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構建農旅融合發展新格局,探索“三變”改革產業發展新模式,實施“黨建+”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以“龍頭企業+社區集體公司+農戶”的模式種植中藥材。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
產業發展起來后,鄉村已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的地方,還具有康養身心、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等重要功能。
牧蜂姑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文武社區,擁有西南地區一流SC蜂蜜生產廠房、占地數百畝的沉浸式中蜂文化體驗園。
今年來,靛水街道以牧蜂姑娘園區為中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把文武社區建設成為重慶農文旅融合示范基地,摩圍山下“景村融合”展示窗口。
正在實施的“蜂文化”主題墻繪,讓文武社區的居民住房“穿上新衣”,蜜蜂、花朵、綠葉等一幅幅美麗圖案在墻面上栩栩如生。
文武社區5組組長衛華萬說:“原來這些墻基本上就是光粉刷,有的還沒有粉刷,現在是涂料刮了兩次,后面再繪畫,上漆,搞出來完全是個美麗的鄉村,大家對做出來的效果很是滿意。”
“墻上畫的圖案很好看、很漂亮,同時給我們院壩還修建了圍欄,這樣既美觀又安全。”文武社區5組居民晏忠花樂滋滋地告訴記者。
據文武社區駐村第一書記袁家才介紹,文武社區的4組5組,主要圍繞著“蜂文化”主題來打造民宿,在前期做好人居環境整治的基礎之上,連片地區拆除彩鋼棚,然后進行墻繪,通過這種方式,提升社區的“蜂文化”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也進一步提升社區的形象。
文武社區人居環境整治、“蜂文化”主題墻繪,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力提升摩圍山景區旅游通道環境面貌,為建成摩圍山旅游產業帶奠定基礎。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
靛水街道緊緊抓住“黨建引領”“組織振興”這兩個關鍵詞,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主心骨”作用,立足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探索出了“黨建+”引領產業振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靛水街道前進村草莓園種植基地采取“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大棚29個,解決村民就業崗位50余個,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靛水街道長溝村之前發展的產業比較單一,以傳統的烤煙為主。自從2021年,縣發展改革委聯系靛水街道以后,駐村工作隊主動作為,積極為靛水街道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經過多次調研走訪,結合長溝村的地理區位優勢,以及全縣苗藥的重點產業發展方向。2022年,縣發展改革委為長溝村解決了中藥材育苗產業大棚項目,總投資150萬元,主要的建設規模包括30畝的棚內建設,以及110立方米的灌溉水池建設。
記者看到,長溝村中藥材育苗基地產業大棚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長溝村黨支部書記趙學軍說:“該項目建成后,將以土地流轉、務工、村民自種公司回收的模式,有效帶動村民348戶、1152人增加經濟收益。”
長溝村駐村第一書記李魚鱗說:“中藥材育苗基地采取‘黨支部+村級集體+農業公司+農戶’的模式運行,現在協議已經簽訂,基地建設進展順利,長溝村的產業薄弱環節得到有效解決,村民的就近務工就業有了保障,自行種植中藥材產業增加經濟收入有了底氣。同時,將把基地打造為全縣中藥材教學交流基地,為全縣中藥材種植農戶,提供一個教學平臺實踐基地。”
靛水街道桂花村背靠摩圍山,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采取“黨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中蜂2000余群,帶動發展中蜂養殖大戶30余戶,蜂蜜年產量4噸左右,產值近80萬元。
文武社區依托本地資源優勢,盤活土地資源,因地制宜,探索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探索“三變”改革,推動鄉村振興。
文武社區中藥材種植基地,總占地面積350畝,其中采取“龍頭企業+社區集體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石菖蒲250畝,解決了40余人的就業問題。
社區集體經濟通過“三變”改革有了新起步,真正實現社區“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居民增收致富有了新路子。
據袁家才介紹,在充分尊重77戶居民意愿的基礎上,通過“一事一議”程序,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彭水威耀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同重慶遠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行合股聯營,以“企業持股47.5%+集體公司持股47.5%+農戶持股5%”的股權分配方式,投資160萬元種植石菖蒲中藥材250畝。社區集體公司通過“資金入股+按股分紅”方式,實現資金變股金;農戶通過“土地入股+保底分紅+效益分紅”方式,實現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農戶除每年獲得每畝200元的“保底分紅”外,在產業實現收益后,再次享受項目凈收益5%的一次性收益分紅。項目建成后,帶動文武社區當地農戶77戶276人,依托實施主體就近務工、項目分紅等方式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同時,文武社區還引進重慶松畔農業有限公司,建設中藥材百部種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投入280萬元,種植百部350畝,共惠及135戶327人,戶均年增收達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