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自治縣296個村(社區)成立村集體公司,288名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公司董事長——
讓村(社區)“主心骨”成為產業振興“領頭雁”
重慶彭水網(重慶日報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胡夢 )處暑時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漢葭街道下塘社區的鷹嘴桃種植基地里,鷹嘴桃的采摘和售賣已進入尾聲。
“今年我們種植的鷹嘴桃產量在70萬斤左右,預計能有500萬元的收入?!毕绿辽鐓^黨支部書記劉艮生望著成片的桃林,黝黑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鷹嘴桃形如其名,果頂似鷹嘴。下塘社區所產鷹嘴桃肉質爽脆、味甜如蜜,不僅在周邊區域十分搶手,更遠銷廣東等地。
既是社區支部書記,又是村集體公司凝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劉艮生,正帶領村民發展鷹嘴桃產業,拓展銷售渠道,走上一條持續增收的鄉村產業振興之路。
不僅僅是下塘社區,據了解,彭水296個村(社區)都成立了集體公司,其中有288名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經過選舉后擔任了公司董事長。黨支部書記是村(社區)群眾的“主心骨”,彭水的這一舉措,激勵他們成為各村(社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進產業振興的領頭雁。
靛水街道前進村草莓園一角。 融媒體首席記者 趙 勇 攝影
發展鷹嘴桃產業
當好致富帶頭人
下塘社區的鷹嘴桃種植,要追溯到10年前。
當年,在廣東務工的下塘社區居民楊仕兵看到當地鷹嘴桃口感好、品質優、銷售旺等優點,便將鷹嘴桃引回家鄉發展。2016年,楊仕兵的桃子喜獲豐收,收入5萬多元。
“雖然總量不大,但讓我們看到了發展這個產業的希望。”為發動村民種植鷹嘴桃,當時已任職村干部的劉艮生帶頭購買了200多株鷹嘴桃樹苗,并和楊仕兵一起挨家挨戶做工作,發動群眾一起種植鷹嘴桃。
如今,下塘社區鷹嘴桃種植面積已超過1000畝,畝產值超過7000元。
社區居民楊小華以前在外地務工,2016年在社區干部的帶動下開始種植鷹嘴桃,“去年我就在路邊擺攤賣桃子,都收入十幾萬元?!?/span>
2017年任職社區黨支部書記后,劉艮生更是全身心投入到鷹嘴桃產業發展中,“我們實行建園、種苗、農藥、肥料、技術、銷售‘六統一’模式,解決了農戶在發展過程中缺資金、缺技術、缺銷路的問題,也降低了農戶參與種植的風險?!?/span>
2019年4月,下塘社區成立了彭水縣凝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劉艮生被選舉為公司董事長,社區以黨支部為“圓心”,把會技術、懂管理、有思路的黨員組織起來,建立了“支部+黨員+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F在公司有60戶居民入股,每戶年均分紅超過10萬元。
“除了鷹嘴桃,我們還發展了500畝蔬菜種植,畝產值超過5000元。”劉艮生介紹,社區產業從無到有并逐步壯大,目前村集體年收入超過20萬元。
依靠群眾、發動群眾
探索產業發展多元化
8月23日,夜幕降臨,彭水靛水街道前進村,一支滿載碎石的運輸車隊整裝待發。
“天黑路彎,開慢點……”車隊行將出發,匆匆趕來的前進村黨支部書記王海波逐一查看著車況并叮囑著各個駕駛員。
這支運輸隊隸屬于前進村集體公司彭水縣眾博生態農業發展聯合公司,王海波既是村黨支部書記,也是公司董事長。
2019年10月,靛水街道黨工委通過走訪黨員群眾,任命了有文化、懂經營、善管理的退伍軍人王海波為前進村黨支部書記。次月,彭水縣眾博生態農業發展聯合公司正式成立,并選舉王海波為公司董事長。
“才來的時候,村里要水沒水,還經常停電,村容村貌‘臟亂差’,治安也不好。”如何才能在當好村支書的同時當好公司董事長,發展產業帶領村民持續增收,成了擺在王海波面前的一道難題。
王海波的辦法是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改變村容村貌,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化解矛盾。
“比如修路,我想辦法解決鋼筋水泥的問題,再發動群眾投工投勞?!睘榱税l動群眾,王海波和群眾擺事實、講道理,“我就給群眾說:路不修,你們出行也不方便。現在鋼筋水泥都有了,你們自己動手就能解決問題了。”
修了路,王海波又組織村里有車的村民成立運輸隊,“運輸隊的業務由公司負責聯系接洽,收入則是公司和駕駛員分成。”
王海波介紹,一般的運輸業務,每公里收費是1.10元,駕駛員得0.90元,公司得0.20元。
此外,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前進村又引進草莓種植產業,高標準建設優質草莓采摘園。王海波介紹,前進村毗鄰彭水城區,每到周末,到村里采摘草莓的游客絡繹不絕。
“110戶村民每年能獲得土地流轉資金16.45萬元,2021年帶動68戶村民務工收入48.73萬元。”王海波說。
如今,前進村舊貌換新顏,陸續發展了運輸、草莓、蜜蜂養殖等產業,村集體公司已累計實現純收入40余萬元。
打造特色民宿
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
今年8月,重慶大部地區連晴高溫,但海拔1200米左右的彭水潤溪鄉櫻桃井村黃地峽,卻是清風拂面,游人三三兩兩穿行在鄉野間。
峽谷里,一棟棟獨具巴渝特色的民宿矗立于山腳下。
“天熱的時候,基本天天客滿,現在我們一年能收入7萬塊錢。”2018年7月,村里引進巴渝民宿公司,對村里的民宅統一進行改造并對外營業,從那時起,村民田仁剛就搖身一變,成了民宿老板。
“自開業以來,黃地峽巴渝民宿年均游客6萬余人次。特別是夏秋季節,入住率近80%,每年國慶期間都天天爆滿?!?020年3月,王海霞開始擔任櫻桃井村黨支部書記,同時當選村集體公司彭水縣菖宇黃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海霞介紹,黃地峽巴渝民宿采用“巴渝民宿公司+村集體公司+農戶”的模式運營:由巴渝民宿公司統一經營的6棟房屋,收入80%歸巴渝民宿公司,20%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剩余15棟由村民自有住宅改建而成,收入的20%由巴渝民宿公司收取作為管理費,剩余的80%歸農戶所有。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和公司董事長后,王海霞與村支“兩委”干部積極思考,充分運用當地苗鄉特色,將休閑旅游作為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除依托巴渝民宿公司進一步開發打造黃地峽外,還打造了資產歸村集體公司所有的營隆客棧。
“黃地峽民宿,村里每年有6萬元左右的分紅;營隆客棧,今年純收入也已超過3萬元。”王海霞介紹,此外,村集體公司還發展了藥材種植等產業,并組建了勞務隊伍,承接退耕還林管護、魚塘施工、大棚建造等工程項目,目前村集體公司每年純收入有3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