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農戶增收得實惠
青脆李基地里搭起“防護棚”
盛夏時節,在巖東鄉河壩村的青脆李基地里,一棵棵李子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基地負責人任正芳告訴記者,青脆李即將進入成熟期,還有十天就進入采摘旺季,為了減少降雨對果子的影響,正組織工人對果樹進行搭建“防護棚”。
重慶彭水網(融媒體記者 李紹標 陳宣霖)盛夏時節,在巖東鄉河壩村的青脆李基地里,一棵棵李子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基地負責人任正芳告訴記者,青脆李即將進入成熟期,還有十天就進入采摘旺季,為了減少降雨對果子的影響,正組織工人對果樹進行搭建“防護棚”。
工人在青脆李基地里搭建“防護棚”。 融媒體記者 李紹標 攝影
據了解,該基地屬于渝佳青脆李專業技術協會,協會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積極實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工程,通過流轉農戶土地,讓農村閑置土地“變廢為寶”,拓寬農戶增收渠道。協會還積極發展壯大會員,并給予會員苗木補助,免費技術培訓達500余人次。同時,簽訂協議保證回收產品,解決農產品賣不出去的“后顧之憂”。協會對確定的幫扶農戶常年提供就業崗位,增加他們的勞務收入。協會在成本回收后,與幫扶的農戶實行二次利潤分紅,增加農戶發展產業的信心。
今年以來,協會為40余戶當地老百姓提供勞務用工,農戶戶均增收達5000元以上。任正芳說,為了提高產品效益,青脆李基地今年參加了“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工程,改變基地原先粗放式管理模式,精簡規模,加強管護力度,注重精細化管理,這樣也帶動了周邊居民務工增收更多。縣科協工作人員龔鑫說:“今年以來,縣科協積極組織30家以上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開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通過為協會提供科學技術支持及組織科技志愿者現場開展技術培訓等服務,用科學技術實現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據悉,全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參與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工程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鄉鎮(街道)科協組織所轄區域的農技協及其他科技組織深入村(社區)農戶家中開展走訪對接活動,增強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針對性。各農技協及其他科技組織在精準施策的基礎上,從協會產業發展實際出發,積極吸收有條件的農戶為協會會員,使農戶能夠共享農技協發展壯大的紅利。農技協及其他科技組織幫扶數量以自身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相匹配,根據幫扶農戶數量及成效劃分科技助力鄉村振興重點農技協和普通農技協,重點農技協及其他科技組織幫扶農戶原則上30戶及以上,普通農技協及其他科技組織幫扶農戶10戶及以上。
下一步,縣科協在產業發展與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創新開展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工程。爭取吸納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幫助老百姓增加收入,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積極助推鄉村振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