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新班子 換出新氣象 展現新作為——彭水高質量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
從正式啟動,歷時5個多月,按照市委部署,彭水縣扛牢村(社區)“兩委”換屆政治責任,不斷強化政治引領、從嚴審核把關、著力選優配強,高質量完成了296個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重慶彭水網 2021年2月25日,對于大埡鄉大埡村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這一天,大埡鄉村民委員會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在當天的支部委員會換屆選舉中,新一屆支部委員會順利產生,支部書記向國中全票當選。2個多月后,向國中再次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順利實現“一肩挑”。
這是彭水村(社區)“兩委”換屆的一個縮影。從正式啟動,歷時5個多月,按照市委部署,彭水縣扛牢村(社區)“兩委”換屆政治責任,不斷強化政治引領、從嚴審核把關、著力選優配強,高質量完成了296個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加強領導
把牢“定盤星”
“我要繼續帶好班子、建強隊伍,一年接著一年干,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成功連任桑柘鎮李家社區黨支部書記,42歲的楊軍飛備受鼓舞。
任李家社區黨支部書記5年以來,楊軍飛探索“零污染村莊”建設,深入推進生態農耕自然農法、垃圾分類和環保酵素等環保產業發展。在楊軍飛的帶領下,李家社區先后榮獲“市級先進文明社區”、“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換屆以來,縣委書記錢建超已經到我們村實地調研指導2次,給我們既交任務又教方法,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有信心也有底氣把換屆工作做好。”三義鄉弘升村黨支部書記劉明華說。
彭水縣委堅持把村(社區)“兩委”換屆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來抓,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綜合協調、監督執紀、經濟責任審計、后勤保障等7個專項工作組,精心遴選32名同志組建4個換屆指導組,形成“1+7+4”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架構,并建立選情跟蹤、問題研判、政策糾偏機制,通過專班化運作,對換屆重點環節統籌把關。
按照市委要求,落實36名縣級領導深入全縣村(社區)開展摸排調研工作,精準掌握現任“兩委”班子人員構成、人選儲備等情況,對重點村(社區)進行蹲點調研,督促指導鄉鎮及時化解矛盾問題。377名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按照包村機制,深入各村(社區)廣泛開展談心談話,摸準摸透社情、民情、選情,確保成熟一個、選舉一個、成功一個。
嚴格標準
選好“領頭雁”
“這次換屆對人選標準要求是最嚴的,初步人選要經縣上多部門資格審查,不符合條件的都被取消了資格。”經歷多次換屆的萬足鎮愛國村黨支部書記張龍深有感觸。
為確保選出的干部組織認可、群眾滿意,彭水縣嚴格落實村(社區)干部及人選縣級聯審機制,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細化人選資格條件,提出政治素質、服務能力、道德品行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列出不宜確定為候選人的具體情形,劃出選人用人“硬杠杠”。據統計,這次換屆對4300名初步人選進行了逐一篩查,將32名不符合任職條件的人員擋在門外,有效防止了帶病提名、帶病當選。
侯艷紅從重慶文理學院園林工程專業畢業后,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本土人才,在漢葭街道柏楊村扎根5年。期間創辦“食之緣生態農產品微店”,借助電商平臺、微信等載體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帶動農戶增收。在這次換屆中,26歲的侯艷紅得到了黨員群眾的一致認可,當選為柏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近年來,彭水縣持續開展農村帶頭人隊伍優化提升行動,2019年以來調整優化黨組織書記61名,并立足推進“一肩挑”,從本村致富能手、退役軍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中尋人育人。采取黨組織選拔、社會公眾推薦、個人自薦等方式,綜合考慮年齡、學歷、性別、能力等因素比選擇優,安排1000余名后備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工作中試崗鍛煉,為換屆提供“源頭活水”。
在這次換屆中,21名優秀本土人才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干群同心
搭起“連心橋”
看著干凈整潔的小區環境,學府佳苑小區居民說:“現在的物業公司真不錯,生活垃圾都及時清運,小區內無亂停亂靠車輛,門崗實行24小時值守,對外來人員進行登記,我們住得舒心又安心。”
在5年前,小區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垃圾幾天沒有人管,到處亂停亂靠,生命通道嚴重受堵,外來人員可以隨時進入,還發生過盜竊案,小區居民對此很有意見。
這樣的改變得益于靛水街道靛水社區集體物業公司的運營。
因信訪矛盾突出,2016年靛水社區被納入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19年,我們成立了社區集體物業管理公司,采用‘黨組織+公司’模式,全面接管轄區小區物業服務,提升了社會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干群關系得到融洽,為這次換屆選舉圓滿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靛水社區黨支部書記趙顯峰說。
近年來,彭水縣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途徑,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的有效載體,全面消除“空殼村”。截至2020年底,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累計收入達到1528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萬余個,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讓黨組織手中有了“一把米”,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得到明顯增強,為村(社區)“兩委”換屆平穩進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彭水縣采取多種方式廣泛宣傳換屆選舉的重要意義,贏得黨員群眾支持。在黨組織換屆中,全縣有8783名黨員參與選舉,占應到會黨員的95%,1萬余名村民代表和群眾代表踴躍參與推薦。
承諾交賬
上任“加油干”
村委會選舉剛落幕,保家鎮鹿山社區黨支部書記吳相倫賡即邀請主動請纓在會場維持秩序,曾榮膺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的李繼儒老人現場“講黨課”。
“黨員群眾信任我,我一定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要向李繼儒同志那樣,不忘初心,用自己的行動兌現競選諾言,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百姓的幸福指數。”成功繼任鹿山社區黨支部書記后,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吳相倫賡即摸排一批民生實事,采取班子成員自行認領1-2件的方式,掛圖作戰、打表推進,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在10多公里以外的郁山鎮,連任的新中社區黨支部書記伍偵銘也上馬不歇氣、履新即奔跑。上任后伍偵銘書記帶領社區“兩委”一班人,對場鎮亂停亂放、亂吐亂扔等不文明現象組織開展治理。
“我們對伍支書很滿意,前幾天我們這里刮大風、下暴雨,伍支書半夜帶人進農戶家中幫忙進行安全撤離。”“伍支書還將自己家里的車用作新冠疫苗愛心車,對打疫苗腿腳不便的人來回接送。”提到伍偵銘,新中社區居民都豎起大拇指。
群眾有需求,組織有回應。上任即開考,選好就奔跑。
新農村、新天地,我們一直在路上。以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契機,彭水縣296個村(社區)“兩委”班子迅速進入“實干模式”,緊盯民生大小事,當好群眾“貼心人”,投身到環境整治提升、鄉村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實事上,力求打好“上任第一仗”,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轉載于七一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