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讓貧困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1月5日,在三義鄉蓮花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村民王勝權和老伴吃過晚飯后,在蓮花廣場悠閑地散著步。
中國彭水網(融媒體記者 李亞軍) 1月5日,在三義鄉蓮花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村民王勝權和老伴吃過晚飯后,在蓮花廣場悠閑地散著步。
蓮花村是彭水12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之一。2019年8月,在政府的幫助下,王勝權和老伴搬進蓮花村,住進三室兩廳的新房子。“如今我們兩口子都在食用菌扶貧車間‘上班’,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說起如今的生活,王勝權言語間滿滿地幸福感。
從2018年以來,彭水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頭號工程,科學合理選址,同步建設配套設施,建成紹慶阿依河、三義蓮花等12個集中安置點,全面完成建卡貧困人口3321戶14207人搬遷脫貧任務。
圍繞“六個環節”精準對象。突出抓好宣傳發動、群眾申請、村級評議、鄉鎮審核、公開公示、實地驗收等六個環節,把群眾自愿作為工作底線,嚴把搬遷對象精準識別關,并綜合運用大數據嚴格篩查搬遷對象條件,精準鎖定符合政策條件的搬遷對象14207人。
圍繞“五個集中”科學選址。統籌考慮鄉鎮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等情況,聚焦集鎮、旅游景區、工業園區、農業基地、農民新村等5個區域進行選址,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反復征求群眾意見,嚴格實行專家論證,優選建成12個集中安置點,其中位于旅游景區附近的3個、特色集鎮的6個、農業基地的3個。
圍繞“三三機制”統籌建設。高位推進建設工作,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抓,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具體抓,每個安置點分別落實1名縣委常委“一對一”對口包干聯系指導。成功探索“三三機制”建房,即:開展搬遷對象、舊房占地、新房占地三個公示,簽訂搬遷實施、舊房處置、占地退出三個協議,編制拆舊建新、土地轉用、總體建設三個方案。
圍繞“六通八有”完善配套。針對安置點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多方籌措資金1.5億元,規劃實施配套項目57個,全面實現安置點“六通八有”,即通路、電、水、電視、通訊、網絡,有產業基地、活動場地、購物超市、衛生室、圖書室、議事廳、垃圾收運點、菜園地,生產生活生態條件得到深度改善。
圍繞“一點多業”穩定增收。統籌安排財政資金2100萬元,落實白酒釀造、淡水養殖、鄉村旅游等12個產業基地項目。按照“公司+集體經濟組織+搬遷戶”模式,通過“土地入股+保底分紅+優先務工”等方式,搬遷戶戶均每年增收5500元。通過“鄉村旅游+特色種養殖+轉移就業+公益性崗位”等4種模式幫扶搬遷群眾就近就地就業415人,實現每戶有勞動能力搬遷戶家庭至少1人就業。